百贤共聚忆甲子峥嵘 携手同心启辉煌新程 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及应用发展论坛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5-03-19 | 浏览:554次 ] |
![]()
为促进稀有金属领域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稀有金属材料行业及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月17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的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及应用发展论坛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杨冠军,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何季麟、孙传尧、张生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魏炳波、黄维等96位两院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赵刚、周廉、薛群基分别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张平祥主持大会开幕式。 ![]() 赵刚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着力发挥创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取得新突破,二是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三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陕西省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60年来,西北有色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型科研机构定位,埋头科研、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陕西发展中贡献了重要力量。陕西省将一如既往支持以西北有色院为代表的各类创新主体改革发展,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 ![]()
周廉在致辞中回忆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就未来发展提出了6点看法和希望:一是始终坚持“科技兴院”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是各项工作的灵魂,只有努力攻克关键技术,才能解决国防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急需保障,在超导技术和超导材料应用方面达到世界领先;二是坚持“兴院富民”,通过改革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与创造活力,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三是坚持“人才强院”,锻炼培养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四是要坚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具有规模化、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五是要有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这是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六是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只有凝聚广大职工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勇担责任,才能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面向“十五五”新阶段,西北有色院新一代要聚焦世界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共同推动中国稀有金属先进材料的发展。 ![]() 薛群基在致辞中表示,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是先进制造的物质基础,有色金属更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材料。60年来,我国稀有金属材料事业实现了从受制于人到自立自强、从筚路蓝缕到傲立潮头的跨越发展,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其中发挥了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担当:保障了稀有金属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核心自主可控、创造了“科研-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发展模式、打造了“国际先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集聚了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为我国稀有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干勇、李建刚、刘炯天、杨树兴、陈学东、宫声凯,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俞大鹏、叶国安分别围绕其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工艺技术、产业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贺军、吕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军、魏炳波分别主持报告环节。 ![]() 张平祥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西北有色院60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回顾了研究院从创立至今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成果。他表示,近年来,西北有色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等方面持续深耕,多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孵化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展望未来,西北有色院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稀有金属是航空航天、海洋、核工业、生物医疗、电子工业等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领域不可替代的战略保障材料,也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关键核心材料。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及应用发展论坛旨在促进稀有金属领域的技术交流,培养和发掘稀有金属领域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我国稀有金属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为期两天,议程丰富,除了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技术交流外,还安排了参观活动。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及先进稀有金属相关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会议。 |